
我1993年開始寫財經新聞,還記得那一年,中國的國企剛剛在香港上市,青島啤酒成為市場的焦點。那是一個新時代的開端,大家對「中國故事」充滿無限想像。
三十年過去,市場的確推陳出新,題材一波接一波。但我愈來愈深刻的體會是:市場情緒輪替卻一直沒有改變。
樂觀的時候,人們無視風險,彷彿未來只有上升的曲線;低潮的時候,大家又看不到希望,陷入集體的絕望。
情緒的鐘擺,總在極端之間擺動,從來沒有停止。
今天我盯著一張圖表,心裡泛起熟悉的不安。
根據 CFTC 最新數據,避險基金手上有 92,786 份合約做空 VIX(恐慌指數),這是自 2022 年 9 月以來的最大空頭部位。
這種倉位規模,過去每次都意味著市場已經陷入自滿(complacency),離劇烈震盪只差最後一根火柴。
現在的 VIX 持續低於 15,標普與納指再創新高,波動性(volatility)幾乎絕跡。
市場篤定「低波動」已是新常態,信心(confidence)甚至膨脹到狂妄(hubris)。
但歷史一再告訴我們:市場的平靜,往往是最危險的假象。
今年二月,貿易戰陰影下,空頭倉位瞬間崩潰;
去年七月,日圓套利(Yen carry trade)一夜瓦解;
每一次,市場都用急劇逆轉(violent unwind)教訓那些過度自信的人。
當交易者在這樣的水位繼續做空波動(short volatility),早已不是風險管理,而是在停住的壓路機前撿硬幣(picking up pennies in front of a steamroller)。
一旦劇變(event risk)降臨,VIX 從 14 一天內衝到 40 並非天方夜譚;
對這些押注者而言,那不只是一次虧損,而可能是帳戶的終結(account-ending event)。
真正令人憂心的不是這些倉位數字本身,而是這場戲我們已經看過太多次。
每一次,主角都相信「這次不一樣」。
而市場,從不寬恕自以為戰勝恐懼的人。
92,786 張空頭合約,就像一個巨大的路標,提醒我們市場的自信正再次走向懸崖。
市場過於自滿嗎?這次會不一樣嗎?
也許。
但三十多年的巿場觀察教會我:押注恐懼消失的交易,總在拐點前顯得勝券在握——直到那一刻失效。
而當失效來臨,逆轉的速度與破壞力,永遠超出所有人的想像。
這,就是最危險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