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閱兵遇上拋售:地緣政治與市場預期的脫節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北京興高采烈閱兵的時候,發表一則言辭尖銳的聲明。
他強調,美國在二戰期間曾為中國「流血」,幫助中國抵抗外來侵略,並質疑習近平主席是否會記得這段「恩情」。更點名普京與金正恩,暗示中國正在與俄羅斯、北韓形成「合謀」對抗美國。
這番話表面上祝賀,內裡卻充滿提醒與威脅,既是對美國選民的內部動員,也是對中國的外交施壓。
有趣的是,幾乎在同一時間,中國在高調閱兵,強調軍事實力,展示所謂「強國自信」。但中國市場卻給出了一個極不尋常的回應:軍工股全線下跌。(見圖)
中航成飛大跌逾 11.8%,中無人機跌 10.2%,恒宇信通跌 10%,其餘如晨曦航空、航發科技、中天火箭等無一倖免,整個板塊單日蒸發數百億市值。
在天安門做面工程,但在A股市場就顏面盡失。
做財經分析看來比較簡單,沒有辦法分析他們的軍備是否先進,但我們中可以看到資金流向,真金白銀的流向,從來比口號可靠。
到底處心經營的耀武揚威,為何變成資金出逃?
照理說,閱兵應屬於「題材催化劑」,理應刺激軍工板塊的投機情緒。但現實卻是資金集體拋售,這背後至少反映三層邏輯:
1. 地緣風險的負面定價
高調的軍事展示不再被視為利多,而是提醒市場:中美對抗加劇,中國軍工企業更容易成為制裁目標。
2. 財政壓力的隱憂
中國地方債務、房地產危機未解,投資者懷疑政府是否有能力長期「養得起」龐大的軍工產業。閱兵越盛大,市場越擔心國家財政資源被錯配。
3. 資金兌現離場
軍工股一向是政策題材股,閱兵消息往往早被提前炒作,到了當日反而成為「出貨」良機。
全球視角下的兩股暗流
特朗普重提二戰「美國對華恩情」,可以看成在爭奪國際敘事權,意在挑戰中國在全球南方的影響力。而中國閱兵卻觸發軍工股暴跌,則暴露出資本市場與政治宣傳的徹底脫節。
這兩個看似無關的場景,卻傳達了同一訊號:全球資本對中美關係的戒心正在升高。
當政治強調「榮耀」,市場卻選擇「撤退」;當國家談「自信」,資本卻用股價投票,表達深深的不安。
投資啟示:避險為上
對亞洲投資人而言,這場景提醒我們:
• 短期:中國軍工股屬高波動題材,消息面利多反而是資金撤退時機,應避免追高。
• 長期:在中美對抗升級下,避險資產如黃金(Gold)、美債(US Treasuries)、日圓(JPY)及新加坡資本市場可能成為更佳選擇。
閱兵場上的坦克與導彈,與股市螢幕上的跌幅,形成鮮明對比。這是一次生動的提醒:在新冷戰的時代裡,政治炒作未必能轉化為市場紅利,沒有實質意義的門面動作反而可能成為投資者撤退的理由。
真正需要「細閱」的不是表面的軍事力量,而是全球資金流向與地緣風險的細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