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內容製造者和AI如何並存?

讀賣新聞(読売新聞 / Yomiuri Shimbun)今次真的「火大了」——可以說是 seriously angry(本気で怒った)。
一、訴訟的來龍去脈
 • 誰告誰?
日本最大報業集團 讀賣新聞 (読売新聞 / Yomiuri Shimbun),起訴美國 AI 新創 Perplexity。
指控對方未經授權(unauthorized / 無断利用),抓取超過 11 萬 9 千篇新聞文章(news articles / 記事)來餵給 AI,涉嫌違反 著作權法 (copyright law / 著作権法)。
 • 爭議點:
AI 並非只是「學習(training / 学習)」這些資料,而是 直接在回答裡生成接近原文的內容(near-verbatim reproduction / 原文に近い再現)。
這就踩中新聞社的紅線:重製權 (reproduction right / 複製権) 與 公開傳輸權 (public transmission right / 公衆送信権)。
 • 訴訟請求:
讀賣要求 Perplexity 立刻停止使用,刪除相關內容,並求償 21.68 億日圓(約 1,4780 萬美元)。
二、兩個機構的背景
1. 讀賣新聞 (読売新聞 / Yomiuri Shimbun)
 • 創刊時間:1874 年,是日本歷史最悠久、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之一。
 • 擁有全球最大日文發行量,與《朝日新聞》並列日本最具影響力報紙。
 • 背後的讀賣集團經營多元,包括 讀賣巨人隊(読売ジャイアンツ / Yomiuri Giants) 棒球隊。
 • 立場較保守,長期影響日本輿論及政策。
2. Perplexity
 • 成立時間:2022 年,總部位於舊金山。
 • 定位:主打 AI 搜尋引擎 (AI search engine / AI検索エンジン),號稱比 Google 更快提供「直接答案 (direct answers / 直接回答)」。
 • 主打「零點擊搜尋 (zero-click search / ゼロクリック検索)」,讓用戶不用跳轉網站即可獲得答案。
 • 也許這正是新聞媒體最擔心的:讀者不再點進新聞網頁,點擊與廣告收入大幅流失。
三、產業啟示
 1. AI生成市場信號過度樂觀 (over-optimism / 楽観すぎる)
AI 公司若認為新聞內容是「免費 buffet」,風險可能比想像中高。作為幾十年都在產出內容的文字工作者,就算「內容為王」這個形容有點誇張,但內容不可能是免費的。
 2. AI 與媒體衝突 (AI vs Media / AI 対 メディア)
 • 短期:必然會有更多法律戰。
 • 長期:AI 不可能「無源之水」,仍需依賴內容供應者(content providers / コンテンツ提供者)。
 3. 共生的可能 (co-existence / 共生)
 • 我自己覺得,若能達成 授權合作 (licensing partnerships / ライセンス提携),AI 與傳統媒體未必是零和關係。
 • 甚至可能開創新商業模式:AI 推流 + 媒體深度內容 (AI distribution + media depth / AI配信+メディア深掘り)。
我自己覺得,這場官司提醒我們,AI 的未來不是「取代內容」,而是「找內容共存的方式」。就算演算法再聰明,也需要新聞業這種「內容礦山」,否則就只是憑空創造,創造一些與現實世界無關的AI偉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