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 9 月 15 日宣布,將對《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NYT)提起誹謗與中傷訴訟,索賠金額高達 150 億美元。
事件源於《紐時》多篇探討特朗普與已故金融家愛潑斯坦(Jeffrey Epstein)關係的報導。
特朗普在 Truth Social 上宣稱,《紐時》長年對他本人、家族及「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運動進行抹黑,並誇張地將訴訟包裝為「替國家討回公道」。
然而,市場的反應卻遠比事件本身冷靜。這背後,正好反映出特朗普一貫的政治風格,以及市場對這個風格已經形成「習慣性免疫」。
1. 法律戰術的象徵意義大於實質
美國最高法院在 New York Times v. Sullivan (1964) 已確立「actual malice」(惡意誹謗)標準,對於像特朗普這樣的公眾人物而言,誹謗訴訟成功率極低。
再加上特朗普開出的 150 億美元訴訟金額已遠超過 NYT 約 96.5 億美元的市值,訴訟更像是一場輿論戰,而非真正追求賠償。
選擇在佛州提告,也反映出特朗普慣用的策略——在相對友好的司法環境中製造聲勢,以法律動作服務政治目的。
2. 媒體攻防與政治動員
特朗普將這場訴訟與「MAGA」及「美國優先」直接掛鉤,借此再次塑造「媒體是假新聞、人民需要保護」的敘事。
他的發言充滿戲劇化與誇張色彩,例如自稱「你們最喜愛的總統」,既是對核心支持者的動員,也是對輿論的挑釁。
這種操作雖然加深了美國政治的兩極化,但市場早已看慣特朗普把媒體當作選舉舞台的「固定劇本」。
從過去數次類似的媒體訴訟案例來看,最終大多以和解或不了了之收場,真正改變格局的機率極低。
3. 市場的理性反應
短期內,NYT 股價或因投資者的「headline risk」(標題風險)出現波動,尤其是 150 億美元這個金額遠超市場承受直覺。
但由於市場對特朗普的行事模式已經熟悉,大多數投資人很快會回歸理性,將事件視為一場「政治秀」而非實質威脅。
對於更廣泛的媒體與科技股,投資人關注的並非單一訴訟,而是政治週期下的制度風險:若特朗普持續在政治上強勢,媒體產業可能面臨更嚴格的監管壓力,這才是資本市場真正要計算的 political risk premium(政治風險溢價)。
小結:
特朗普的「150 億美元訴訟」既是典型的政治表演,也是其一貫的操作模式:高調、對抗、戲劇化。對媒體而言,這是一場無可避免的攻防;對支持者而言,則是一場再熟悉不過的政治動員。
市場早已學會在特朗普的「震撼彈」與「現實落差」之間找到平衡。
短期內,投資人或會看到 NYT 股價的情緒化波動,但長遠來看,影響有限。真正需要關注的,是特朗普若再次鞏固權力,是否會讓新聞自由與媒體環境承受更長期的制度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