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關稅收入正以前所未見的速度飆升。
根據最新數據,美國年化關稅收入已經衝上3,350億美元的新紀錄(US tariff revenue skyrocketing to a record $335 billion annualized),相當於過去幾年平均水平的三倍以上。
僅在今年8月,美國所徵收的海關稅費及進口關稅,已達到 225億美元,顯示出強烈的增長勢頭。
這一現象不僅是單純的財政收入增長,更深刻地反映了全球貿易格局的重塑:
1. 全球供應鏈(Global Supply Chain)承壓
關稅的急劇增加,意味著進口商品成本大幅上升。企業在進口原材料與零部件時承擔更高費用,可能被迫將部分成本轉嫁至消費者,形成輸入性通脹(imported inflation)。
2. 國際貿易流動(Trade Flows)再平衡
部分國家或企業,可能選擇繞開美國市場,尋求區域性貿易協定或替代市場,長遠將削弱美國作為全球消費終端的吸引力。
3. 企業策略(Corporate Strategy)轉向
跨國企業或將加快「中國+1」或「多元供應鏈」策略,以降低單一市場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這將推動更多製造業及組裝環節向東南亞、印度甚至拉丁美洲轉移。
4. 地緣政治(Geopolitics)風險加劇
關稅政策往往不只是經濟工具,也是地緣政治博弈的籌碼。美國關稅收入的暴增,或與對中國、歐洲及其他新興市場的政策調整密切相關。全球主要貿易夥伴可能加大反制措施,使得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規則進一步被邊緣化。
總體而言,美國關稅收入創新高,短期內為財政帶來可觀收益,但中長期可能侵蝕全球貿易的效率與互信。
投資人需要密切關注:
• 全球供應鏈重組的受惠者(如東南亞製造業、跨境物流)。
• 受制於輸入成本上升的產業(如美國零售與製造業)。
• 貨幣政策如何因關稅引致的通脹壓力而調整。
圖表來源:Global Markets Investor @GlobalMktObser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