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高市早苗當選: 從「女版安倍」看日本與台灣的下一步

#somei隨筆
日本自民黨於10月4日下午舉行總裁改選,確認由保守派的高市早苗勝出,成為自民黨史上首位女性黨魁。現年64歲的她,預料將於10月15日的國會臨時會中接替石破茂,出任日本第102任首相。
高市早苗長年被視為黨內保守派的旗幟人物——在安倍晉三遇刺身亡、安倍派又因政治獻金醜聞被迫解散後,她仍一直自詡為「安倍遺願的承繼者」。
如今,她打破日本政治的性別天花板,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女性首相候選人,也象徵著日本政壇一次深層的權力重組。
長期以來,高市與台灣互動密切。
她不僅多次公開強調「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今年(2025)4月更曾訪台拜會總統賴清德;7月,她又在中國強烈抗議下,於東京與以「私人行程」名義訪日的外交部長林佳龍會晤。
亦都
然而,她對靖國神社參拜的支持立場,讓中國視她為「對中鷹派」,韓國也對其強硬的外交與安全路線深感憂慮。
自民黨總裁選舉結果公布後,中韓媒體紛紛以「女版安倍」甚至「極右派首相」作為標題,對即將誕生的高市內閣,表達了高度戒備。
一、從象徵到現實:女性領導與日本政治的轉折
若高市順利出任首相,她將改寫日本政治史。這不只是性別突破,更可能成為日本政治文化變遷的催化劑——在長期由男性主導的體制中,她的上台象徵著保守體系對女性領導的開放,也可能刺激更多女性參政與社會參與。
但象徵之外,更關鍵的是她的政治取向與用人風格。
高市早苗的政策路線,將直接決定日本未來幾年的外交姿態與區域戰略方向,也牽動台灣與亞太的安全局勢。
二、高市早苗的政治輪廓:
        保守強硬、科技自主、安全優先
從她過往的政策言論與公開發言可見,高市的政治信念可分為四大主軸——安全與防衛、經濟與財政、對台與對中關係、以及外交取向。
(1)安全與防衛:
      強化自衛權,延續安倍「正常國家化」構想
高市是典型的保守派,長期主張修改憲法第九條,讓自衛隊能擁有更完整的防衛與反擊權限。
她認為日本應在印太地區扮演積極的安全角色,尤其在中國軍力擴張的背景下,不應再以「戰後體制」自限。
然而,修憲需國會三分之二支持與全民公投通過,政治難度極高;同時,強硬姿態可能令中韓關係再度陷入緊張。
(2)經濟與財政:
      危機管理型投資,擴張財政以保戰略自主
在經濟上,高市主張持續擴張性支出與寬鬆貨幣政策,推動「危機管理型投資」(Crisis Management Investment)。
她強調政府應加大對半導體、AI、能源、國防等戰略產業的投入,以確保科技與供應鏈自主。
這種政策有助推動創新與產業升級,但若執行不當,也可能加劇日本龐大的公債負擔,動搖市場信心,引發通膨與匯率波動。
(3)對台與對中政策:
       親台強化合作,對中強硬防範
高市的對中立場明確而強硬,被視為日本政壇中最親台的政治人物之一。
她曾提出「日台準安全同盟」的構想,主張在情報、國防與科技合作上深化雙邊關係,並減少日本對中國的經濟依賴。
這對台灣而言是正面訊號,但也可能被北京視為挑釁,進一步提升區域緊張與軍事風險。
(4)外交與鄰國關係:
       民族保守主義色彩濃厚
高市延續安倍的「積極外交」精神,但風格更為民族主義。她在歷史問題上態度強硬,對中韓妥協意願低,未來若重提靖國神社或修憲議題,恐再度引發周邊國家反彈,使日本的外交形象承受壓力。
整體而言,高市是一位信奉「強勢國家、安全優先、科技自立」理念的領袖。
她若延續安倍路線,日本將在國防與戰略自主上更進一步,但代價可能是區域緊張升溫與外交靈活度下降。
三、對台灣與亞太的潛在影響
高市的執政對台灣與亞太局勢,帶來「風險」與「機會」並存的局面。
潛在風險:
 1. 中日與台海情勢更敏感:若東京在安全與軍事上更積極參與印太戰略,勢必引起北京警惕。
 2. 日韓關係再度惡化:歷史與領土議題若再被點燃,恐破壞日韓美三角合作。
 3. 外交形象受損:若保守民族主義過強,日本軟實力恐被削弱。
 4. 財政與市場不穩:擴張性政策若與央行政策衝突,可能造成匯率與資本市場波動。
 5. 選邊壓力上升:日本若更靠攏美國,台灣勢必更難維持外交平衡。
潛在機會:
 1. 深化台日安全合作:有機會建立常態化情報與國防對話機制。
 2. 強化科技與經濟安全鏈結:在半導體、能源、AI 領域尋求互補合作。
 3. 印太戰略支撐力提升:日本可望為台灣在多邊場合提供政治支撐。
 4. 日本國際形象再造:若高市能平衡強硬與理性,日本可能成為更具「預測性」(相對變幻無常的美國特朗普政府)的安全夥伴。
 5. 民間交流升溫:台日可藉新政府契機推動智庫、學界與青年層面的制度化交流。
四、需要進一步觀察:她是「安倍路線的繼承者」嗎?
目前個人估計很大可能是部分繼承,但不會完全複製。
她在安全與外交上延續安倍精神,但面對新的國際環境與內政挑戰,勢必要做出調整。
延續之處:
 • 思想上同屬保守派,重視國防與主權。
 • 在對中強硬與親美、親台方針上,方向一致。
 • 經濟安全與戰略投資思路與安倍時期相近。
可能的變形:
 • 面對財政赤字、能源轉型與人口老化,比起安培時代帶來的挑戰更加嚴重,她需採取更務實手段。
 • 中美對抗升級和安配時代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下,日本需更靈活地保持外交縫隙。
 • 仍然未有安倍晉三的遺忘,需要面對黨內平衡與國會制約,也迫使她在修憲或外交姿態上更審慎。
她或許是「安倍路線的延續版」,但不會是「安倍的翻版」。她將在保守與現實之間,尋找屬於自己的坐標。
五、台灣的應對建議
對台灣而言,高市上台是一場機會,也是一場考驗。
 1. 主動建立對話與接觸管道,特別是在安全、科技與外交層面。
 2. 凝聚國內共識,形成穩定的對日政策方向,避免內部意識形態分歧。
 3. 深化供應鏈合作,在半導體與新科技領域提升互賴度。
 4. 強化風險預警系統,追蹤中日美三方互動變化。
 5. 善用國際平台,與日本共同發聲,提升台灣在印太戰略中的存在感。
結語
高市早苗的當選,象徵日本政治的轉折與保守勢力的再起。她的執政路線既可能推動日本成為「更有主見的亞洲強權」,也可能帶來更高的戰略緊張。
對台灣而言,這是一場需以智慧與主動性應對的變局——因為唯有在變局中找到定位,台灣才能在亞太的棋局裡,化被動為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