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美國國債持有數據顯示,2024年6月至2025年6月間,美國國債的主要融資來源出現明顯變化,其中部分非傳統金融機構的角色日益突出。
傳統買家與結構變化
根據圖表,開曼群島、比利時及英國在過去一年內分別增持美國國債超過1,000億美元,成為最大買家。
緊隨其後的是法國(700億美元)、加拿大(660億美元)和日本(560億美元)。這些數字反映出美國國債仍高度依賴全球主要金融中心和主權資金的支持。
穩定幣發行方的崛起
最引人注目的是穩定幣發行方(如Tether、Circle等),在一年內共增持了410億美元美國國債,規模甚至超越新加坡、挪威和以色列等傳統買家。這反映出虛擬資產經濟正在成為不可忽視的美國國債融資新勢力。由於每一枚美元穩定幣都需必須以等值、可流動、安全性高的資產(如美國國債)作為擔保,穩定幣行業實質上扮演了“準主權資本”的角色,在全球流動性供給中舉足輕重。
資金結構與長遠展望
在美國財政赤字不斷擴大的背景下,未來美國國債的持有方將不僅侷限於主權國家和傳統金融機構,數位金融賦予的彈性及規模正在重塑融資結構。
理解主權買家和穩定幣這類數位機構的組合,有助於評估美債融資韌性和長期需求。其中,數位資產機構的透明化與規模化,將直接影響美國國債的全球競爭力和定價能力。
隨著美國赤字持續上升及全球資金流動變化,穩定幣發行方正逐漸成為美國國債資金的重要支柱之一,融資結構日益多元,也預示著數位化金融如何深度嵌入全球主權債務與流動性格局。
#somei隨筆 #somei財經隨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