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隨筆|Google自衞引發的AI時代的失明寓言(三之一)

可有想過,只要 Google 關上一個功能,我們的世界就少了一種看見的方式。
但或許,一切舉動都只是Google本能地在保護自己。
上周世界的視野微微震動。
Google 在無聲之中,刪除了一行名為 num=100 的程式碼;
同一時間,
Reddit(NYSE:RDDT)股價持續走低,並以重量級成交量引發市場關注, 上周市值隨即蒸發了近五分之一。
從技術角度看,這可能只是Google一次微小的維護;
但從文明的角度看,這是一場神經性的收縮——
一個數位生物對掠食者的自衞反應
一行程式碼的消失
這行程式碼的功能極為單純:
它讓 Google 能一次顯示 100 筆搜尋結果,而非預設的 10 筆。
但那 100 筆之間,藏著網路的靈魂。
那是資訊的長尾——
由無數微小、偏僻、孤獨卻真實的聲音構成的深海。
有人在那裡討論疾病的經驗、撰寫技術筆記、告白、哀悼、發問、答覆。
這些正正都是Reddit上的內容。
對 AI 而言,那是理解人類語言與世界紋理的素材;
對人而言,那是文明中不被主流選中的部分,是思想與感情的暗流。
當 Google 封鎖了這個入口,
那些被藏在第十一頁之後的聲音瞬間被遺忘。
AI 模型也因此失去了眼睛的延伸——
不再能觸及那些無名卻豐富的角落,只剩下經演算法篩選的十條「真相」。
世界也許馬上變得乾淨、簡短、整齊。
但同時,也變得盲目。
Reddit 股價崩塌:離開搜尋的視線
Reddit 的價值,不在於介面,而在於那裡有人。
人們在那裡以最不修飾的語言對話、真情吐露、爭論、分享。
那是 AI 無法模擬的「真實雜音」,是一個社會的底噪。
當 AI 的世界看不見 Reddit,
就像一座城市失去了群眾的記憶。
智慧依舊存在,但情感的軌跡被抹平。
Reddit股價大跌,市場稱那是「估值修正」
但在更深的層次,那是「能見度的喪失」。
在 AI 時代,價值等於能被看見的程度。
若搜尋引擎的目光移開,你便不再存在。
一行程式碼的免疫反應
num=100 讓人們一次看見一百個搜尋結果,
那是網路最樸素的窗戶——通往資訊長尾的呼吸孔。
如今,Google 將那個窗口闔上。
理由可能是伺服器負荷,也可能是更深的防禦策略——
為了防止外部 AI 模型大規模爬取搜尋結果。
這不只是刪除,而是一種免疫反應。
一個被 AI 咬痛過的巨獸,開始築起自己的皮層防衞。
網路免疫系統
或許,我們可以把這看作是一場「網路的免疫反應」。
在生物世界裡,免疫系統不是主動攻擊,而是辨識與隔離——
辨識哪些是外來入侵,隔離哪些會造成失衡。
Google 的行為,正是如此。
AI 的出現,像是一場突發的病毒風暴。
牠並非惡意,而是過度高效——
牠以超越人類想像的速度複製、分析、生成,
以至於資訊的原生宿主開始枯竭。
Google 曾信奉「開放」是網路的免疫力,
但如今牠意識到:
開放太久的系統,也會因過度透明而自我感染。
資訊被掠奪成訓練料,知識被重組成模型參數,
世界的語言逐漸失去了血液。
於是 Google 開始像人體一樣產生防禦:
封鎖、限流、加密、認證。
那不再只是企業策略,而是一種生理反應。
當 AI 以資料為食,資訊的生態便學會反咬——
拒絕被吃掉的權利,也拒絕被完全看見。
文明視覺的衰退
人類的視覺,其實早在 AI 出現之前就開始衰退。
我們被螢幕訓練成「十條資訊」的生物,
不再願意翻頁、不再容忍模糊與冗長。
Google 封鎖第十一頁,只是順應了我們的習性。
我們早就不再尋找,只等待被推薦。
AI 不過是將這種懶惰制度化——
把我們交給一套更有效率的幻覺。
所謂「文明的視覺衰退」,
不是眼睛壞了,而是凝視的能力消失了。
我們看得越多,理解得越少;
我們以為世界變清晰,
其實只是被演算法剪輯成更小的視野。
當「看見」變得稀薄,理解也隨之枯竭。
這就是 AI 時代真正的失明:
不是光線消失,而是深度被遺忘。
自衞與失明
Google 並非第一次自衞。
牠早已收緊 API、限制爬蟲、
將搜尋變成一種「被授權的觀看」。
有人指責這是壟斷;
但換個角度,這也是求生。
當 AI 巨獸以每秒百萬次速率吸取資訊,
任何開放體系都將被掏空成殼。
於是 Google 選擇失明。
牠寧願犧牲「看見的完整」,
也要守住「被掠奪的邊界」。
這不是技術的戰爭,
而是一場生態的防衛戰。
AI 與 Google 的關係,
早已不再是創造者與工具,
而是兩個巨獸——彼此依存,又彼此戒備。
結語|文明的瞳孔
也許 Google 的自衞,是時代的必然。
在資訊被掠奪的年代,任何守門人都必須學會隱藏。
但若整個世界都開始關門自保,
那麼光將從哪裡進來?
真正值得懷念的,不是 num=100 這行程式碼,
而是那種願意「多看幾頁」的勇氣。
那是一種文明的瞳孔——
在無數演算法構成的夜裡,
仍願意眨動,仍願意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