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數量首度超越美股上市公司

根據 Bloomberg 引述 Morningstar 數據,美國市場出現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點:ETF(交易所買賣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總數已超越美國上市公司總數。截至最新統計,美國約有 4,300 檔ETF,而上市公司數量則約 4,200 檔。
從圖表可以看到:
 • 黑線代表美國上市公司數量,自2010年以來整體大致維持在4,000家左右,僅在2020年前後短暫上升至接近4,800家,但其後再度回落。
 • 黃線代表ETF數量,自2010年不足1,000檔起步,持續呈現加速度增長,並在2025年首度超越個股數量。
這代表什麼?
現象解讀
 1. 投資工具的結構性轉變
ETF從最初的被動追蹤指數,逐步演變出多元化策略,包括主題式ETF(如AI、清潔能源)、主動型ETF,甚至槓桿與反向ETF。ETF的爆炸性增長,顯示市場越來越傾向以「組合化工具」而非「單一股票」作為投資標的。
 2. 市場流動性的再分配
越來越多資金流向ETF,意味著資金在市場中「聚合」而非「分散」。大型ETF掌握的資金規模,可能對基礎成分股的價格產生放大效應,加劇市場的集中度與波動性。
 3. 散戶與機構需求的變化
散戶投資者傾向透過ETF快速建立多元化投資組合,降低研究個股的門檻;同時,機構投資者也利用ETF進行策略性配置與避險。這使ETF的角色已不僅是「投資入口」,更是「市場基礎設施」。
對投資人的啟示
 • 優勢:ETF提供投資人一個低成本、多元化且高流動性的投資管道,對於風險管理與資產配置尤其重要。
 • 風險:ETF數量過多可能導致「產品同質化」與「市場分流」,許多小型ETF規模有限、流動性不足,容易造成價格偏離淨值(tracking error)。
 • 投資策略:投資人應該聚焦於具流動性、大規模、費用率低的ETF,並關注ETF背後的市場集中度風險。例如,「資金過度集中於少數科技巨頭」的現象,可能放大系統性波動。
📌 總結
Bloomberg數據揭示的這一轉折,象徵著美國金融市場進入「ETF主導時代」。對投資人而言,ETF無疑是重要的投資工具,但在享受低成本與分散化優勢的同時,也需要警惕「資金集中、波動放大」的潛在風險。